“考证”是当代青年的成长必备词,近两年,除了汽车、外语、法律等资格证书,又兴起了一股新的“考证热”——无人机执照,相应地,执照培训机构迅速增加。无人机执照怎么考?好找工作吗?培训机构为何大量涌入?近期,记者就相关情况进行了采访。
“飞手”考证热起来了
低空经济发展如火如荼,无人机“飞手”职业应运而生。2019年,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等三部门发布的一批新职业中包括“无人机驾驶员”。无人机驾驶员是指通过远程控制设备,驾驶无人机完成既定飞行任务的人员,业内习惯把他们称为“飞手”。
按照《民用无人机驾驶员管理规定》,操控空机重量大于4公斤、起飞重量大于7公斤,必须持有由中国民用航空局(CAAC) 颁发的“民用无人机驾驶航空器操控员执照”(业内简称CAAC无人机驾驶证或执照),否则就属于无证“黑飞”。
作为中国民用航空局飞行标准司签发的执照,CAAC无人机驾驶证具备法律效力,是从事商业飞行的必要资质,持证人可以申报空域、申请航线,并从事无人机相关的商业活动,在求职市场上含金量颇高。
“多一个证书就在简历上比别人多一点优势”“原本的专业前景不太好,希望这个证书是一块新的‘敲门砖’。”就业市场竞争空前激烈,社交媒体上关于报考无人机执照的谈论中,这些留言颇具代表性。不少职场中的中青年也正在或打算考无人机执照,有些是为更有利于现在的工作,有些则是为将来职业转型作准备。
无人机物流配送方兴未艾,顺丰、京东等企业都将持证列为岗位硬性条件。在影视航拍、农林植保、电力巡检、航空测绘等领域,无人机应用也越来越广。然而,目前持证“飞手”却远远跟不上需求。据中国民用航空局统计,截至2024年6月,全国实名登记的无人机达187.5万架,而仅有超22.5万人拥有无人机执照。据有关部门测算,目前我国无人机持证“飞手”的人才缺口高达100万人。
伴随巨大的持证需求,培训市场快速生长。根据中国民用航空局民用无人驾驶航空器综合管理平台数据,2024年8月,全国无人机培训机构突破1000家,而据记者查询,截至今年5月12日,这一数据已迅速攀升至2256家。
“只有考过的人才知道多不容易”
获取无人机执照,目前的主要途径是通过受权培训机构学习和报考。据了解,从机型来分,学习多旋翼机型占大多数。从等级资质来分,分为视距内驾驶员(驾驶员证)、超视距驾驶员(机长证)和教员证,分别对应不同等级的考试要求。
培训内容通常包括理论和实操两部分,理论课程要掌握无人机构造、飞行原理、气象知识、法律法规等,实操训练一般分为模拟飞行和真机操作,涵盖起降、悬停、航线规划、应急处理等技能。
“飞手”必须掌握无人机构造和飞行原理。电鹰科技 供图
无需专业基础、外语能力,年满16周岁、符合视力等健康条件就可报名学习,学习周期只需大约一个月……参加无人机执照培训的条件相当宽松,然而实际考证过程并不轻松。
“只有考过的人才知道多不容易。”网友“灌奶茶高手”在社交平台上贴出了自己在烈日下训练晒伤的手背照片,分享了考证经历。她利用非工作日参加培训,断断续续用了两年时间,学费、考试费、交通等费用共计花了约1.6万元,终于通过了超视距驾驶员考试。
超视距驾驶员证是当前的主流考证目标,学费1万元左右。在实践考试中,超视距驾驶员需在姿态模式下(无GPS辅助)完成高难度动作,如“慢速水平偏转360°”水平位移误差超过2米即判定失败。
而且,理论考试通过后需在两年有效期内参加实操考试,通不过考试就需要补考,时间、金钱成本都比培训宣传上的要高不少,这些实际情况都和培训招生的宣传话术相去甚远。
湖北省无人机行业协会会长、电鹰科技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蔡晓东告诉记者,目前超视距驾驶员实践考试一次通过率不到70%,这也是国家出于飞行安全的严格把关考虑。
蔡晓东说,考试制度不断完善,考试难度只会越来越高。事实上,自2024年11月1日之后,无人机执照考试难度已升级,在实践考试环节,教练员不得进入考试区,也就不能像此前行业默认地可以“陪考”。
各方应持有合理预期
考试通过率不高的原因,既有考试难度的因素,也有培训质量的影响。短时间内涌入大量培训机构,说明资本和市场看好这块新领域,也在所难免地鱼龙混杂。
记者了解到,针对无人机驾驶员训练机构认证,目前共有五家由中国民用航空局授权的机构,包括中国航空器拥有者及驾驶员协会(AOPA)、中国民航飞行员协会(ALPA)、大疆慧飞等。业内人士提醒,在培训报名前,应查询培训机构是否拥有认证资质,避开以“挂靠”“加盟”为名的不合规机构。
“无人机‘飞手’培训行业从去年下半年开始快速增长,这是过去十来年没有出现过的情况。”蔡晓东从2014年就开始从事无人机的产品开发和操作培训,熟悉湖北全省培训市场。
学员在教练员指导下接受无人机实操培训。电鹰科技供图
他告诉记者,去年9月前,湖北省无人机培训机构只有30多家,目前已经增长到约60家,半年几乎翻了一倍,这说明需求培训需求在快速增长,也说明当前培训市场有点“躁”。
蔡晓东介绍,企业申请训练机构合格证需满足独立法人资质、持证教员团队、固定空域及设备保障等,绝大部分新进入的驾培机构难以在短期内真正具备各方面资质,就算拿到了授权认证,教学质量也难以保证。这一方面导致学员考试通过率不高,另一方面考试通过后也不一定真能找到工作。
“自由接单、月入过万”是很多人对“飞手”职业的憧憬,然而现实却难如此美好。“拿到执照的那一刻,觉得自己离高薪工作不远了,可真到找工作才发现,到处都是‘已读不回’,有些公司直接告诉我需要有相关工作经验,甚至能独立完成复杂项目。”网友“高高”在社交网站上吐槽。
蔡晓东说,这样的情况很常见,大多数人通过了无人机执照考试,但只是“会飞”而已,在应用场景中毫无实际经验,例如在婚庆现场不会拍摄、在物流配送中不会规划线路等,甚至操作不当还会造成设备损失。用人单位招了这样的新手,还得花费不少成本去进行二次培训,所以往往宁愿送在职人员去接受培训。
蔡晓东建议,没有行业基础的年轻人最好在培训前就用心规划自己感兴趣的领域,优选培训机构,关注课程“实战性”,警惕各种“速成班”和过度营销话术。他介绍,优秀的培训机构可提供行业定制化培训,如电力巡检、航测建模等,拿证后才好找工作。
对无人机培训市场,蔡晓东建议多一点“冷思考”。他认为,受目前空域管制、场景落地等多因素制约,持证“飞手”需求难以在短期内快速释放,目前市场需求在稳步增长而非爆发,各方应持有合理的预期。职业培训的目标也并非仅仅是考证,如果输出的学员难以就业,无人机培训行业就不能实现良性循环,盲目进入的企业必然会被市场淘汰。